网站首页 > 财富人生> 文章内容

凯叔讲故事CEO王凯:对自己狠的人身边都是蓝海

※发布时间:2018-5-14 8:03: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原来是一个配音演员,配过上千集的影视剧。后来又去做央视的主持人,主持过《财富故事会》这样的节目,也拿了很多。

  原因在于 90% 的产品不是卖给孩子的,是卖给家长的。但是产品的体验者是孩子,孩子不爱听,就只能挣他一次的钱,产品到用户那里是没有价值的。

  当孩子感受到快乐,喜欢上你的产品之后,我们还需要让孩子能够得以成长。需要在产品里为孩子搭建认知的阶梯,让他顺着一条他根本不到,但是一点一点在往上走的一条,达到你最终想带他去的那个。

  穿越的是时间,如果你在一开始打造产品的时候,就想着要让自己的产品卖10年、20年,那么就一定能找到一些很多年都不会变化的东西,产品的生命力才会更强。

  每一个领域的极致产品都不一样,它们的极致点也不一样。要找到自己产品的极致点,就要研究自己的用户,研究自己的产业和领域。

  用户不会在意说话的分寸感、声音、音乐等各方面的体验。但同时也有劣势,世界的变化特别快,的内容很难卖上一年。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不管是文案、音乐、音效、画面,在每一条供应链上的品质都要达到极致,而且要把这些极致汇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点,非常困难。

  但是它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只要找到一个产品的最佳表达方式,并且把它住达到极致的话,它的保鲜时间会比较长,价值不会衰减。

  内容打造的是一个一个的商品,但是儿童内容要想卖得出去,就必须打造成工艺品,这其实就是“凯叔讲故事”和其它儿童内容产品最大的区别。

  “凯叔西游记”是我们公司的第一个付费内容,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像做工艺品一样打磨了一遍又一遍。

  一开始,我写了第一集 “石猴出世”。写完之后给我女儿讲,发现我在讲的过程中不断被她打断。她老是问:爸爸,这个是什么意思?那个是什么意思?这个是为什么?那个是为什么?

  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都写出来,再针对这些问题写出答案,并揉到情节里去。然后让孩子再去听,在孩子又提出一堆问题之后,再反复修改和打磨。

  80% 的儿童内容创作,都是不断地拿自己的常识去触碰孩子的第一次认知,但是“凯叔西游记”经过反复打磨之后,可以让3、4岁的孩子们听起来没有任何情节障碍。

  当我们的产品刚刚上线的时候,引起了接连的投诉,而投诉的问题往往都是一个:你讲故事能不能不那么生动啊?

  我们的错误在于,在打造产品的时候,根本没去想用户在什么场景使用你的产品。因为家长们都是睡前给孩子听故事,我讲得太生动、太鲜活,耽误了孩子睡觉。

  每一首诗我都会读 7 遍到 15 遍,每一遍都比上一遍声音小那么一点点,一直到最后似有似无。

  我们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当时微信后台都炸掉了。很多家长留言说:凯叔你这招真好,不但孩子睡着,我都快要睡着了。

  如果一家公司的业务通过融资就可以完成,其实风险非常大,这样的企业最后拼的是融资能力,拼的是你汲取社会资源能力,最后很可能会速生速死。

  这个时代不缺钱,只要是个像点样的创业者,有个还比较靠谱的方向,一定会融到钱,钱越来越不值钱,创业者才值钱。你能融资,一定有人比你更能融资。

  内容行业的壁垒就是时间成本,这是任何资本无论如何不能跨越的。一个极致内容从有想法到立项,到不断地试错、一点一点地雕琢,基本上都会经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我们有一个特别好的产品叫“凯叔声律启蒙”。这个产品出来之后,很多音频平台就想模仿、山寨、拷贝,但是都失败了,因为他们根本做不到我们这样的品质。

  这件产品我们花费的时间成本常高的,每一段 3 分钟的故事,需要 5 个人连续工作 24 小时,才能产生第1个版本,迭代了 6 个版本之后才能上线。

  为了让这个产品的效果能够达到极致,我们甚至研究了这些年所有爆火的歌曲,然后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所有的歌曲只用两种节奏。

  我们最终选择了“小苹果”的节奏,用它和孩子们一起学国学,达到了惊人的“”效果,孩子们基本上听三四遍都能学会。

  我把这种思维方式叫做以网为纸,就是把互联网当成纸一样去用,和把你的思想刻写在纸上,印成书卖出去,没有任何区别。

  互联网最大的魅力是产品体验方式完全不一样了,一样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技术、不同的设计,能给用户完全天差体别的体验感受。

  我们给“凯叔声律启蒙”做了一款游戏性质的东西。因为我们发现孩子听完我们的内容后,三五遍就背下来了,然后他们就有一种特别强烈地和别人分享的渴望。

  意识到孩子们的这种情绪之后,我硬是生生让这个产品晚上线了一个月,让所有的工程师加班做了一个伴读功能。

  这个功能就像“唱吧”一样,背景音乐一出,孩子说一句凯叔说一句,可以成孩子自己的产品,并在网上进行分享。

  这种方式,一方面提升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生产了大量的内容出来,用户通过这种方式自发地为我们进行口碑。

  我曾经和一些手机品牌的市场负责人聊天。他们的营销方式是,产品部门把手机研发出来之后,市场部门再去挖掘里面的卖点。

  会议室放两块黑板,一块黑板上写痛点,另一块写场景。写满之后再合并同类项,把不重要的删掉,只留最重要的那一个词,形成我们的营销文案。

  比如我们做的声律启蒙产品中,场景是“每天三分钟”,痛点是国学童子功,把这两者相加,就是这个产品营销的主体,也是它的广告词。

  好产品首先要做到名副其实。如果你在打造产品的时候,就把未来的营销话术确立起来,那么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上不会走样。

  营销永远在前面,根本不在后面。如果你把一个产品都生产完了,才去想营销,早就晚了,只能推倒重来。

  英国有个著名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他有一幅名画,叫做戴蓝围巾的男人。为了画这幅画,它让一个老爷子坐在那把椅子上待了 6 个月。

  当我们打造出了“凯叔三国演义”这样品质的产品的时候,回过头再来看以前的产品,就觉得太粗糙了。因而我们要把以前的产品再进行重新打造、提升,不断迭代,不断给用户制造惊喜。

  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做 50 分到 80 分难度的事情,这个区间里就是红海,竞争非常惨烈。而当你的目标是 120 分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人跟你竞争,视野一片开阔。

  “凯叔讲故事”发展到现在,我觉得最幸运的一件事就是我们一直在做 120 分的事情,在这个市场上只能看到我们的产品,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在做50分-80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