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内容

2014年度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分析

※发布时间:2017-9-4 13:47:5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近期,多家上市银行相继发布了2014年的经营业绩,五大行和多家股份制银行去年的全方位经营业绩也逐渐呈现在投资者面前。从公布数据看,银行业已告别了净利润增长的高歌猛进。对于上市银行而言,一边要顾及财务报表的指标,一边要应对潜伏的不良风险,银行面临两难选择。我们通过对一些上市银行年据的解读,结合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据,对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和上市银行经营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探究,便于大家从多方面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同业情况,有助于推动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国内最主要的信用卡发卡系统外包服务提供商,截至2014年末,银联数据(CUPD)信用卡投产银行数达到105家,客户银行累计发卡达6136.00万张,同比增长23.53%,卡量的行业份额由年初的12.70%提升至13.49%。全年新增发卡1169.17万张,同比增长15.32%。期末有效卡量达4089.31万张,同比增长22.48%。其中,区域性银行客户累计卡量同比增长29.83%,全年新增发卡达315.29万张,发卡增速有所放缓。

  2014年年末,银联数据客户银行的整体透支余额为4,429.05亿元,同比增长36.64%,信贷规模占到全行业的18.93%,较年初大幅提升1.29个百分点,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有效卡均透支余额达10,831元,同比增长11.56%。

  从各行披露的年据来看,2014年各行新发卡策略分化进一步加大。招商银行下半年开始加速增长,下半年新增发卡量达到上半年的1.57倍,全年新增发卡860万张,是过去三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交通银行也一反去年负增长的颓势,新增卡量同比大幅增长91.80%,增幅处于所有银行最高位;光大、兴业、平安三家银行则出现同比负增长,其中兴业已经是第二年同比负增长。

  随着发卡时间不断增长,各行累计销卡量也是逐年攀升,因此相对于累计卡量,我们更关注流通卡或有效卡数据。年报中,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持续披露流通卡数,其中招商银行年末的流通卡数为3164万张,同比增长23.35%;平安银行为1643万张,同比增长18.97%。

  2014年年末,中信银行的信贷规模超越平安银行,其余银行排名没有变化,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继续发力增长,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增速基本持平,而其余银行的同比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缓,其中兴业银行同比增幅由2013年的49.61%降至9.92%,平安银行的同比增幅由74.63%降至18.50%,缩减幅度达到56%。

  鉴于信用卡业务的高利差吸金能力,很多银行对个贷投放的资产组合进行了资源转移调整,进一步控制低利率或综合收益能力较低的产品投放,加大向高收益业务的资源倾斜力度,因此虽然信用卡业务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在行内大零售体系内的业务比重仍继续攀升。

  在本次观测的银行(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银联数据客户规模差异过大,本文不作重点关注)中,光大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全行零售信贷中的占比最高,达到30.48%,浦发银行相对较低,仅占12.89%,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直都说信用卡是个人力密集型的行业,究竟密集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摘录了几家披露信用卡中心员工人数的银行数据。由于员工人数还与业务外包程度、分行信用卡业务员的人事隶属关系等相关,此处仅供对比参考。但从人员增长趋势来看,在同业员工数量普遍攀升的同时,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员工数近三年一直呈现缩减态势,或与其业务收缩存在一定关系。

  2014年,银联数据客户银行的信用卡全年累计交易量达26,206.34亿元,同比增长44.46%。客户银行全年业务收入(统计的是客户银行的年费、利息、滞纳金、分期手续费、其他手续费、佣金收入,其中佣金收入系根据消费扣率估算,或低于银行实际收入值)合计达469.95亿元,同比增长47.59%。

  区域性银行中“亿元俱乐部”(指全年信用卡业务收入过亿的银行)由24家增至33家。整体客户银行的有效卡均年收入达1,265.35元,同比增长32.67%。从收入结构来看,利息收入和分期手续费收入无疑是最大的两块收入,合计占比超过7成。

  交易方面平安银行同样同比增幅锐减,由2013年同比增长141.80%降至22%(由历年年报计算的同比为16.47%),除浦发银行加速增长,招行、交行基本持平外,其余银行的交易同比增幅均显著下滑。

  收入方面,招商银行继续稳健增长,年收入达到239.61亿元,但其循环比率4年来首次降至3成以下,仅为28.27%,从其披露的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75%和55.21%来看,非利息收入较往年增速提升,应该是2014年银行加大了分期业务,或对循环造成一定挤压。

  浦发银行由于卡量加速增长带动收入同比大幅攀升84.94%。一贯披露收入指标的兴业银行今年未披露该指标,从半年报披露情况来看,上半年其收入同比仅增长30.23%,较2013年同期的64.87%增幅显著放缓。我们继续以“收入/平均透支余额”来评价各银行的单位资产收入能力,招商银行以12.79%居首,显示出其较强的收入能力,浦发银行为10.49%,资产收益能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由于民生银行披露的仅为非利息收入部分,因此该指标低于其他银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4年末全行业信用卡授信总额增至5.60万亿元,同比增长22.50%,卡均授信额度为1.23万元,额度使用率为41.69%,较上年末增加1.40个百分点。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357.64亿元,较年初增加105.72亿元,增长41.97%,坏账率为1.53%,较年初上升0.16个百分点。

  银联数据客户银行截至2014年末本金部分的不良率为1.45%,较年初上升0.33个百分点;损失率为0.88%,较年初上升0.16个百分点,风险低于行业水平。

  从各行披露的风险指标情况来看,招商银行最为稳健,近三年不良率一直保持在1%左右,2014年年末仅为0.94%,较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而平安银行风险则快速攀升,不良率达到2.77%,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银行披露不良率的最高水平,较年初大幅增长1.19个百分点,不良金额较年初攀升14.78亿元。

  对此银行解释“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主要是由于受外部经济影响,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风险上升,特别是私营、个体经济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受影响较大,对本行部分持卡客户的还款能力带来一定冲击,造成不良率上升;同时,本行主动进行信贷投放的策略性调整,减少低收益客户的信贷投放,在改善组合结构和提高组合收益的情况下,组合风险有所上升”。

  随着前期风险的逐步,兴业银行的风险达到峰值后有所回落,年末不良率降至1.59%,仍处于披露该指标的股份制银行的高位,但已低于全行业整体水平。值得关注的是浦发银行,其风险快速攀升,不良余额较年初增长2.93亿元,但由于分母透支余额的快速扩张,因此不良率较年初仍有0.28个百分点的降低,年底不良率达到1.47%,从目前的数据趋势来看,我们预测浦发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还将继续攀升。

  各家银行中仅光大银行披露了信用卡核销数据,共核销56283笔,核销金额达14.03亿元,核销后其坏账率为0.66%,较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

  信用卡的资产证券化也是各银行都比较关注的,招商银行率先推出国内首单标准化的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产品,金额81.1亿元。关于其他银行非标部分资产证券化的探索情况,此处不作详细介绍。

  2014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企业经营困难逐渐增多,调结构所带来的影响逐渐,特别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违约风险不断攀升,互联网金融、直销银行对业务的冲击和挑战持续发酵,信用卡业务增速放缓风险攀升。进入2015年,利率市场化步伐继续加快,民营银行逐渐涌现,多家银行成立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消费金融业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业务风险继续攀升,加大核销力度及资产证券化道迫在眉睫。银行方面应该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关注业务风险,稳健经营至上。这一波的信用卡风险攀升从大的方面可以说主要由三个原因构成:一是前期快速发卡的风险逐步迁徙;二是资产组合中高收益业务比重的快速攀升伴随着相应的高风险;三是经济下行压力对某些行业造成较大影响,加速了风险的速度。

  也就是说,2011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2012年加速的高收益业务是此轮风险最主要的原因。我们在2012年开始就多次提醒加强风险管理、合理配置高风险资产比例,防范业务风险,后来的风险情况基本与我们当初的判断一致。

  在当前P2P业务规模持续攀升、股市火爆的背景下,逆向选择所带来的高风险的逐利者是银行特别需要的,重点关注行业准入与授信标准,合理评估偿债能力,避免多头授信与过度授信。通过案件复盘、业务分析等加强审批人员的审批经验培训与积累,可考虑引入新的征信渠道作为传统征信手段的有力补充,加强申请资料虚假和贷款用途虚假的识别,加强客户资金特别是大额资金的用途监管,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违约风险,对高额卡加强贷后检查,早预警早发现早管理。

  同时,银行关注操作风险管理,加强重要岗位的轮岗与强制休假等机制,对员工的资金异常交易进行排查。

  探索移动互联、创新创造机遇。2014年各类互联网概念方兴未艾,信用卡业务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探索力度不断增强。中信银行曾在2014年3月宣布推出虚拟信用卡,虽业务在正式推出前被监管暂停,但各行并未停止对虚拟信用卡及非面对面发卡渠道的探索脚步,不断尝试运用更优的方式实现客户身份识别确认。

  多家银行持续优化受理渠道,基于移动互联网打造新型的一站式的客户服务平台,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更高效的客户分流,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完善客户服务。营销体系与积分平台也是多家银行发展及升级的重点,通过丰富的新型的营销活动创新,增强客户黏性,提升交易水平。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8亿户,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未来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大势所趋,而一些互联网公司显然已走在前沿,加速移动支付探索、布局手机及IC卡的支付及信贷场景,给予用户更简单更精准的极致体验,是当前卡业务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大零售布局下,打好交叉组合拳。今年我们看到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均提到“一表两卡”的做法,这对于借贷记卡客户重叠率较低的银行具有快速双向拓展、增加存款沉淀、提高自扣比例、降低违约风险等多重作用,因此2007年就有银行先行先试取得了较好的交叉营销成效。

  在大零售体系下,除了银行卡业务的双向迁徙,在零售信贷方面也可以有良好的交叉营销运用场景。如既有的理财、个贷等客户均可通过制定相应的专案政策进行快速的交叉营销。

  对于刚刚发卡的银行,运用数据库营销方式,可以提升既有存量客户内部迁徙的速度,以更高效的方式获取大量优质客户,奠定良好的发卡基础。而对外的合作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行内渠道均可成为获取新客的优质途径,以民生银行为例,“零售客户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移动运营、社区网点、信用卡交叉销售、电子渠道等均成为重要的新客户来源渠道。”

  信用卡公司化早在业务设立之初就成为一些银行未来的发展规划,前几年业务发展仍需要依托总行平台和资源,也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令信用卡业务并不具备公司化的条件,而随着信用卡业务盈利能力越来越强,内部的掣肘对发展的影响越发显露,像体制机制、人事薪酬等方面为了考虑银行整体水平,步伐还是偏小,并不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二级部门到一级部门再到人财物权相对的事业部制的进程中,银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基本具备了子公司制运营的能力。据悉监管层也将探索银行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进行子公司制试点,实现法人经营,分拆、子板块乃至最终上市或是未来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方向。

  深化数据运用,提升管理成效。降息对信用卡业务无疑是个利好,传统零售信贷的收益能力降低,而信用卡年化18.25%的高利率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分期业务作为利率市场化的一种尝试手段,在业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中间业务收入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银行重视。

  但在分期业务营销过程中,我们银行避免对已经养成循环习惯的客户进行分期营销,这样固然能快速获取分期收入,但相较于信用卡循环的年化利率,进行分期营销无异于杀鸡取卵,反而减少了潜在的业务收入。在分期营销中,可以运用客户行为分层模型及行为风险评分模型,对客户实现差异化的营销及风险定价策略,进一步提升业务的整体收益能力。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