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期货动态> 文章内容

从交易所近期调控政策看商品期货过度投机带来的风险

※发布时间:2019-4-24 14:05:5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张柏芝养小鬼继2015年股灾之后,国内期货市场近期再度出现交易所密集发布调控措施的现象,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而且去年中金所股指期货密集调控措施是在股指连续大跌的情况下,反观商品期货市场却是在大涨的情况下连续出台过度投机的办法,其中的内在逻辑又是怎样?笔者结合市场谈些浅见,欢迎一起探讨。

  进入2016年之后,国内商品市场一反过去几年连续走低的颓势,以黑色为首强劲上行,特别是铁矿和螺纹,三个月的时间涨幅逾30%,成交均创出品种上市以来新高了。大商所先是调整铁矿石手续费,随后上期所也对螺纹手续费进行调整。但是在3月底4月初的短暂调整之后,盘面继续选择上攻,龙头切换到了双焦,农产品000061股吧)的棉花也冒头暴涨,后面的大家也都看到了,三家交易所高频率的提高品种手续费及金。关于行情演化的基本面逻辑可参考我们前期推送的《关于黑色暴涨后的一些思考》及老徐的《分享一下今年操作黑色的一些体会》,这里还是回到交易所为什么要这么去做?

  不知道有多少人经历过2010-2011年的那波商品牛市,棉花、白糖、橡胶纷纷创历史新高的澎湃岁月,彼时行情火爆之后纷纷调整手续费继而橡胶、燃料油等调整为大合约品种,包括后续陆续上市的商品基本都以大合约的姿态登陆市场,伴随着国内经济调整的大潮,商品也迎来了长达四年的漫漫熊途。大合约的燃料油直到今天成交还是屈指可数,随后的很多品种也都是在调整为小合约才再度活跃。市场连续下跌纷纷创新低的时候交易所并没有投机的举措,好不容易市场回暖了,调控上来了,那么商品期货过度投机的风险点在哪儿?

  首先还是来看大势,国内经济这几年的着力点在于什么?去产能问题,供给侧问题,经济调结构问题,而国内商品市场的这些上市的工业品,大多数都是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品种,调结构、去产能都属于痛苦的过程,大商品价格连续拉升创高,企业又怎么会有动力去调结构去产能?要知道,供给侧是中央坚定不移推行的可谓经济出,交易所祭出连续调高金、手续费等组合拳就不奇怪了。虽然说期货市场本身有价格发现的功能,但是在短期资金推动下大幅偏离基本面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大商品里的农产品,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是直接与CPI、通胀密不可分的,年初至今没有期货的大蒜、生姜、猪肉价格都已经大幅上涨,大有赶超2010年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农产品期货也跟风拉升,对稳定物价显然不利,所以即便向油脂、豆粕、淀粉这波涨幅相对小的品种,在外盘大涨带动下交易所就及时反应了,带有明显的提前防范短线交易升温、防范国际市场传导性风险的意图。

  再次,商品期货市场的承载量是相对较小的,这波行情疯传的券商系资金、大妈系资金入市等,或许并没有太多,市场总的金规模并没有大幅增加,中国人普遍喜欢做多而不喜欢做空,在盈利预期下必然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既不有利于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也容易出现资金左右盘面严重偏离市场的风险。

  交易所的连续调控措施有利有弊,增加交易成本的同时也是在流动性,但是对于市场长期发展而言也是好事,提前的降温也是一种疏导,况且,只有这个市场一直存在,一切依托于市场的各种机会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