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幼儿教育杂志第三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问题解决能力

※发布时间:2018-6-5 19:56:3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为辅助幼儿园所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普及学前教育新观念、新视角,大众幼教携手《幼儿教育杂志》强强联合开通了“幼儿教育杂志—大众幼教专栏”。

  第三期的特邀专家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幼儿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刘占兰教授,她撰写了一篇主题为《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文章,详细生动的阐述了科学探究对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及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途径与方式,以下为本期文章内容。

  科学探究是儿童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并形成解释的过程。幼儿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探究是发展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幼儿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可以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式展开,也可以在区域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支持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行动,接纳幼儿具有鲜明年龄特点的答案和解释。

  在20世纪80年代初,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幼儿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提出要在生活和游戏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向幼儿进行包括“爱科学”在内的五爱教育,强调常识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掌握有关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知识、启蒙性知识。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作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五个领域之一,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2012年,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构成了科学领域中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的两个重要方面,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重在激发探究和认识兴趣,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科学教育变革的历程来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价值与意义越来越凸显。

  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往往是一个从问题出发,遵从“提出—收集数据资料—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理论—再提出新的”的研究程序,发现和解释世界的过程。幼儿的许多科学探究活动也都始于问题,其过程围绕问题而展开,结果指向问题的解决。幼儿的探究尽管在过程上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明显的年龄特点,幼儿提出的问题以及他们给予的答案通常也会有自己的“朴素哲学”和“幼稚理论”的解释。尽管如此,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可能随时随地会发生,可以自主地展开;可以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有时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这种类型的探究活动主要是指具有较高结构的集体或小组探究活动,比如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物体的间隙”“水和冰”“颜色的变化”“不同纸的特性”“磁铁的力量”等都是典型的教师精心设计的集体或小组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活动的问题来源一定是儿童取向的。教师要优先将多数幼儿感兴趣、能探究且具有探究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作为活动的内容。由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通过有趣的方式或有意义的情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使其成为幼儿感兴趣、愿意探究的内容。教师也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经历探究的基本过程,运用猜测、实验操作、观察比较、记录等不同的方法获得经验,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和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解释,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分享与交流,在理解与内化的基础上积累科学知识和经验,并创造适宜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经验,从而体会到科学既有趣又有用。

  区域游戏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半结构或低结构的活动,更加注重幼儿的选择和自主探究。在这类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探究问题、选择材料及操作方式,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程。教师的指导方式比较间接和隐蔽:首先,教师要创设支持性的,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的,材料、情境和活动中承载着教育功能。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经验”(冯晓霞,2000)。教师要根据幼儿探究活动的进展和需要,适时地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其次,教师要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水平,创设有趣的情境,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驱动和引导幼儿的探究不断深入。此外,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探究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以及游戏性。有时,幼儿可能会偏离最初的探究目的,针对一个偶发性的问题进行探究,但只要幼儿有自己感兴趣的探究内容,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和探究的喜悦,教师都应予以尊重、接纳和支持。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常常会从意外的发现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好奇心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开展新的探究活动。

  幼儿生活中的探究活动是一种低结构或无结构的活动,主要指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探索和自主发现。在真实生活的背景下,作为值日生常规工作的天气报告活动、一日生活中利用各种时机进行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不同季节里的郊游和采摘活动等,都是生动而有意义的科学学习。天气报告活动能使幼儿获得有关自然现象和气象等方面的科学经验,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一日生活中利用各种时机进行的科学探究,幼儿能够和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更加乐于探究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与结果。幼儿对幼儿园中或周边社区里的各种花草树木、有趣的昆虫和小动物等有着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利用动植物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探究活动,可以丰富相关的经验。郊游和采摘活动是幼儿远足的主要方式,这些活动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极具冒险性和挑战性,幼儿可以运用感官和各种工具进行探索,发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总之,在生活中应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和探索自然。

  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支持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行动,接纳幼儿具有鲜明年龄特点的答案和解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或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支持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幼儿提出的问题大多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在与生活的互动中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问题是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起点,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会真正发生。教师要学会收集和记录幼儿日常生活中关注或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作分类和分析判断,找出那些多数幼儿感兴趣且具有意义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探究。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判断:一是幼儿具有探究的,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二是问题与某一范畴的关键概念(或称关键经验)相联系;三是问题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够解决的,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经验是幼儿能自主建构和理解的。

  安全的心理氛围是幼儿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教师应该以重视、尊重、接纳、赞赏、支持的教育态度为幼儿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可以提出各种问题,且自己的问题会受到老师和同伴的重视,这样,幼儿才能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愿意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幼儿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很多,教师应支持和鼓励幼儿自己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分析、验证、调查等多种策略去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应扮演观察者和倾听者的角色,不去打扰幼儿自主探究和不断尝试错误,相信幼儿能通过结果反馈和同伴间的交流互动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及操作方式,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不要急于介入,更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应在幼儿寻求帮助时以适宜的方式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使幼儿有更多的时间按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去探索、寻找答案。

  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解释以及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受其原有经验和思维水平的直接影响,因而会形成幼儿期独有的“天真幼稚的理论”和在看来“非科学性”的答案。幼儿在探索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合乎逻辑的想法,从幼儿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上看却是合理的,比如看到种子泡在水里能发芽就认为花瓣和树叶也会如此,这些都合乎他们“自身的逻辑”。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能抓住其本质,对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和解释只是依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如认为月亮因为很明亮所以不会掉下来。而且,幼儿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赋予以,如太阳之所以不见了,是因为它累了或别的地方需要它,等等。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接纳和尊重幼儿天真幼稚的理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