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字画价格差距悬殊 书法家王贵忱:字好的人太少

※发布时间:2017-9-2 10:48:5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近日,有评论家指出,艺术市场上字画价格差距悬殊,坊间一直流传着“好字不如烂画”的说法。譬如,明代书画家陈继儒的画作,单件最高价已达5040万元,而其书法(长手卷)不过两百多万元,现当代字画之间的价格,差异尤甚。那么,在书画本同源的中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藏家对国画青眼有加,对书法冷眼相待?书法和国画在创作及审美上到底有没有高下之分,或难易之别?价格上的差异又可能对中国书画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就此,业界专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文、图/记者江粤军

  近日,有评论家指出,艺术市场上字画价格差距悬殊,坊间一直流传着“好字不如烂画”的说法。譬如,明代书画家陈继儒的画作,单件最高价已达5040万元,而其书法(长手卷)不过两百多万元,现当代字画之间的价格,差异尤甚。那么,在书画本同源的中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藏家对国画青眼有加,对书法冷眼相待?书法和国画在创作及审美上到底有没有高下之分,或难易之别?价格上的差异又可能对中国书画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就此,业界专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文、图/记者江粤军

  现当代书法价位低,是因为写得好的人太少了。过去这些年,我们不再提倡书法,大家都不会拿毛笔了,自然对书法的认识就削弱了,审美上也难以产生共鸣。

  有好的土壤,才能长出参天大树。就像文言文和口语,本来并行不悖绵延两千年,到现当代却戛然而止了,现在写得来文言文的人,自然就少之又少。我曾做过考证,早在战国年间,口语和文言文就开始分道扬镳了,但为什么文言文一直保留了两千年呢?就是因为读书人从蒙学开始就接触文言文,久而久之化入自身的血液里,大家也越发认识其丰富的内涵和美的形式。书法本来也是读书人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现在笔墨都被废弃掉了,书法不再融入日常书写,变成了一种学习的负担,就很难出真正的书法家了。

  其实,就艺术性而言,书法的难度要比绘画高。因为书法创作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一方面,书法家的天分要高;另一方面,书法家的腕力要好,否则再怎么努力,也写不出好字。另外,书法艺术是很难改动的,一笔下去基本就决定了作品的格局,虽然也有补笔之类的救策,毕竟无法多用。绘画则是可以改动的艺术,再添再补,或者反复晕染多次,都不影响作品的成形,甚至还能出更好的效果。

  我曾经跟于省吾先生说过,大学问家未必是大书法家,但大书法家必定是大学问家。因此,真正的书法作品常有价值的。

  在古人眼中,书法的艺术性是要高于绘画的。郑板桥就曾经说过:“三绝诗书画”。在他的排序里,书法位列第二,绘画只得第三,我以为这样的座次也是恰当的。古代书法家的地位往往也高于画家的地位。我们说文人画的最高追求是书法入画,没有书法的支撑,画作就很难立起来。另外,书法要臻于至境,也远比绘画难。绘画可以通过形象、色彩来展示作者的观察和随物赋形的能力,甚至于用种种其他手段来笔墨的不足,书一目了然地反映了作者的功底,无法藏着掖着。因此,书法家需具备很高的力,在临摹的基础上反复体味,才能出入裕如,抓住书法的精髓,自成一格。就欣赏者而言,也需要具备同等眼光,才能看到象外之味。可以说,书法直达审美的最高层次。

  当下,整个社会的欣赏水平还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大家更愿意看一些一目了然的画作,挂在厅堂上感觉比较容易欣赏。有些人购买书画作品并非自己收藏,只是为了送礼,书法中的篆体、古隶等,很难读懂,为了对方看起来更赏心悦目、直截了当,他也宁愿要一幅画作。可以说,市场需求造成了书画作品间巨大的价格落差。其实,现当代书画家中,书法水平高的也不少,像张大千、齐白石、吴湖帆的字都很好。齐白石的优秀书法作品,其艺术价值与他的画作是不相上下的,他最好的书法作品,甚至比他多数的画作更有价值。我想,一旦整个社会的欣赏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大家的注意力自然会再次集中到书法上。因此,书法的升值潜力要比绘画强,收藏空间更广阔。而且,鉴别一幅作品的,题跋提供的信息往往也比画面的风格更重要。

  另外,我们更要的是,这二三十年来,由于只重绘画不重书法,大书法家几乎不可见,而当代很多国画家在创作上并不弱,但字写得很差,长此以往,终将妨碍中国画的发展。我们都清楚,书画同源,笔墨功底对国画的创作影响至深,就作品的整体效果看,画面和题跋也必须珠联璧合才完美。现在有些画家,甚至要别人代为题字才敢将作品亮相,这要在古人看来,那简直是骇人听闻。

  推荐: